居然是他……
苏灵溪在对这个名单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有种难言的恍惚感。
时间过得还真是快,明明感觉上一届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式才过去没多久,下一届就已经开始筹备了。
“那……文雅姐,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啊?”佳佳左看看右看看,见其他人都不说话,忍不住追问道:“库布里克导演和米伦导演是朋友,米伦导演和我们老板是朋友,换算一下,就相当于库布里克和老板也是朋友吧?”
张文雅轻笑了一声,没否认她的说法,“算是吧,但他们理解的‘朋友’和我们理解的可能不太一样。”
“不过有哥伦比亚影业在,《逆位审判》想入围主竞赛单元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苏灵溪从善如流地点点头,心里却琢磨起这一次戛纳自己能获奖的概率有多少。
哥伦比亚影业是电影的制片方之一,北川良子作为导演,同时又是藤田陵最用心栽培的学生,不论从哪方面看,《逆位审判》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可能性都很高。
但问题就在于,苏灵溪想要的不止是提名,还有真正的奖杯。
按理来说,上一届其实是她最有希望拿奖的一届——《夜梦巴黎》这部电影有内涵、有立意、有美感,文艺范十足,又由塞琳娜亲自执导,跟往年获奖的作品风格如出一辙,怎么看都应该是戛纳那群人喜欢的调调。
可惜偏偏事与愿违,戛纳只给了他们一个最佳剧本,转手就把影后给了在《呐喊的力量》里饰演复仇大女主的桑德拉麦斯特。
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欧洲乃至国际上诸多影评人的不解,有人认为这一切都跟作为评审团主席的格蕾塔米伦脱不了干系,毕竟众所周知,她偏爱那一类坚韧强势的女角色;也有人根据近年来的蛛丝马迹推测出戛纳评委们的口味发生了变化,认为欧洲即将迎来新的电影风暴……
苏灵溪的英语和法语水平都很好,戛纳结束后,她一个人在酒店房间里浏览了上万条来自世界各地影评人的不同意见,其中有一条来自英国影评人皮特布拉德的评论,最令她印象深刻。
他在英国《卫报》上这样写道:【米娅塞琳娜的这部影片虽然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一部煽情到令人乏味的俗套爱情片,但却远非我们许多人所担心的那类v式电影,她在剧情和设定上费了些小心思,这真是意外之喜。】
【片中,扮演绝症病人的妮可苏发挥寻常,这女孩大概完全没搞清楚自己的优势究竟在哪,或许她在《蔷薇刺》里灵气四溢的演出终究只能成为绝唱。当然,在西蒙普利多拼命假装自己是个精神病而十足拙劣演技的衬托下,女主角的对手戏明显要比独角戏更出彩……】
作为《卫报》的首席影评人,皮特布拉德在欧洲电影界无疑是非常有名的,苏灵溪对他的名字也并不陌生。
犀利、深刻、极具深度,这些都是网友用来形容这位影评人的词汇。
在《蔷薇刺》首登柏林电影节时,她就读到过他对于这部电影的影评。
在她看来,布拉德的特点不仅仅在于尤为犀利的语言,更在于他敏锐深刻的洞察力。他总能准确地捕捉到电影深层真正的精髓所在,并且不止关注电影的情节和表演,还涉及导演的拍摄意图、影片内容主题以及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的思想观点。
诚然,他的文字常常因为过于犀利遭到一部分电影明星粉丝群体的吐槽,然而苏灵溪早就见识过太多黑评,并不太在意这一点。
她在意的是布拉德尖刻言辞背后隐藏着的观点与建议。
就比如,他写给《蔷薇刺》和《夜梦巴黎》两部电影的影评都犀利非常,但她却能透过文字分析出他对这两部电影截然不同的感情——相较于后者,他显然更青睐前者。
双双入围
苏灵溪猜测,他对《夜梦巴黎》态度冷淡的原因或许是这部影片的题材实在让他审美疲劳。
皮特布拉德的观点不能代表全部的欧洲影评人,但至少能够代表一部分。
那么,《逆位审判》这类题材的电影,会有机会博得评委的青睐吗?
苏灵溪心中暗自思忖着,神情不明。
撇开马丁库布里克不谈,评审团里的其他评委对她来说几乎全都是生面孔,陌生且毫不熟悉,更谈不上了解他们的喜好。
至于库布里克本人……
苏灵溪确信,比起艺术型文艺片,他会更偏爱像《逆位审判》这样的商业型文艺片。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察觉到她的心不在焉,张文雅开口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在想,这部影片对哥伦比亚来说既不是出品的第一部 影片,也不是最后一部,他们真的会对这部影片上心吗?”苏灵溪冷静地问,“而且《逆位审判》是地地道道的亚洲影片,就算投放到国际市场上,能获取的利润也很有限。”
张文雅被她问得一愣,“可是,这个项目当初是由凯文亲自盯的,理查德考恩不久前刚刚升任执行总裁,凯文在公司内部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