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相好
总之, 哪怕鲍检照是崔衍昭举荐的,他对鲍检照依然并没表现出多大兴趣。
王适安询问战况,进行安排的时候, 崔衍昭端坐一旁, 目光没有落点, 像是在倾听,又像是在神游。
但这不影响鲍检照心里充满纠结。
他在钟离蹉跎数年,如今终于看到曙光,但没想到眼看着就要被卷入险恶的政治斗争。
一个举荐之恩, 一个拔擢之谊,站哪边都有愧于心。
他偷偷看一眼从最开始就没对他投过多余眼神,距离感十足的陛下。
被美貌晃过神后,他总算观测到崔衍昭的神情。
陛下神情莫测,目光晦暗, 完全看不出想法。
但若说陛下全然不在意, 他断然不信。
如果不是要用到他,陛下也不会专门向大将军举荐。
鲍检照深深明白,这世上绝无人会做无益之事,尤其是高门士族,一言一行都出乎利益。
虽然他不及他的妹妹精通人性,但这个人生至理他还是懂的。
陛下此时反常情而行之, 表现得毫不在乎, 一定有更深的用意。
鲍检照决定这段时间都谨言慎行,直到鲍弗苓把指导的信传过来为止。
王适安发现在座有几人心不在焉。
虽然这些人看起来很认真, 被点名时也能对答如流,但他向来敏锐,走神掩饰得再好他也能看得出来。
心不在焉的原因有很多, 最有可能的就是
王适安向身旁一看,崔衍昭美丽清瘦,端坐满盈肃杀之气的大营中,的确容易引得人心思浮动。
这不安于室的性子还真难改,本以为好了些,现在仗着他纵容,又招蜂引蝶起来。
王适安心生不愉,眉眼低沉。
崔衍昭就坐在王适安旁边,离得近,所以第一时间察觉了王适安情绪变化。
虽然不是很能理解王适安怎么突然低气压起来,但他直觉这和他少不了关系。
大概是涉及到一些不适合他听的小秘密了。
不适合他听的,也就是那些涉及到让他提前退休的事情了。
崔衍昭非常支持王适安有小秘密。
他善解人意地给出台阶:朕对军中事务并不精通,也不感兴趣,诸位自便。
说完就要起身离开。
起身到一半,被王适安拽住衣带,又坐了回去。
有案几遮挡,其他人只看到陛下刚要往起站,大将军稍动了下手,陛下又不发一言地坐了回去。
崔衍昭作为当事人,知道的比这些人多一点。
王适安不知是有意无意,力道刚好控在了能让他衣带变松,再走几步就能彻底散开的幅度。
崔衍昭不得不坐回去。
担心被人看出猫腻,他面不改色,手在案几下悄悄地重新系起衣带。
王适安弯唇,对其他人说道:各位想必听过来自建康的传闻,是陛下要封我为后。
他这样说时,语调平静沉稳,仿佛只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但落在众人耳中,就像炸雷一样惊天动地了。
???
他们忙于征战,对其他事不甚关心,此时是真没想到能听到这样震撼的消息。
封大将军为后?这不合适吧?
听说陛下不通文书,应该无法独自想出这同归于尽的招数,定是朝堂那些世家撺掇。
早知世家荒诞不经,未想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他们都能想到世家是什么意思,无非看大将军威望太盛,试图往大将军身上泼脏水,于是撺掇陛下如此作为。
有人连忙打量起王适安的神色,发现王适安居然没表现出任何怒意。
虽然看不出怒意,但他们明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同理可得,真正的愤怒,也是不动声色的。
而且听大将军的形容,陛下居然同意了。
那现在大将军和陛下的关系
众人把刚才崔衍昭要走但又重新坐下去的过程看在眼里,基本有了答案。
在之前那一场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大将军获得了陛下,呃,获得了胜利,现在陛下已经落入大将军手中。
因而此时陛下才会如此忌惮大将军,大将军仅仅伸了下手,本来要走的陛下不得不重新坐下。
大将军之声势又见增长。
一批人暗暗欣喜选对了追随的人时,王适安看起来满不在乎地按了按眉尾,声明道:当然,我并没有答应,只能辜负陛下一片真心。但陛下心里,想必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语毕,他看向刚把衣带系好,重新正襟危坐的崔衍昭。
崔衍昭尴尬地笑了笑,刚才那番话似乎有点暧昧了。
不对啊,他记得王适安明明是很在乎名声一个人,不该这么放得开吧。
但聚集
BL耽美